暮色降临,暮色降临,清风吹拂,黄昏如一位优雅的画手,挥洒着最后的金辉。
漫步在夕阳的余晖中,诗人们的心中涌起一股淡淡的思绪,于是便有了一首首画风静美的词句。

第一首:唐代李商隐的《乐游原》
向晚意不适,驱车登古原。
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
感悟:
在所有描绘黄昏的诗词里,最喜欢的便是李商隐的这一句“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”。
这十个字里,既有年华迟暮的落寞,也有短暂而永恒的美好,也会让人联想到晚唐大厦将倾颓势。
每每读起,便觉心中似有两种情绪交织:
既为黄昏之美而震撼,又因夕阳终将落山而感伤。

第二首:唐代刘方平的《春怨》
纱窗日落渐黄昏,金屋无人见泪痕。
寂寞空庭春欲晚,梨花满地不开门。
感悟:
刘方平的这首宫怨诗,字里行间充满了青春流逝的忧伤。
前两句中,诗人超化用金屋藏娇的典故,诉说内心的哀愁:
眼看黄昏时分,夕阳落山,可诗中的陈阿娇还是没有等到汉武帝刘彻的到来,她心中难过,不禁潸然泪下。
她难过的不仅仅是没有等到心爱之人,更是年华的岁月的流逝。
“最是人间留不住,朱颜辞镜花辞树”,她是如此害怕面对自己不再年轻的事实,才会不敢看见庭院中的满地落花。

第三首:宋代林逋的《山园小梅·其一》
众芳摇落独暄妍,占尽风情向小园。
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。
霜禽欲下先偷眼,粉蝶如知合断魂。
幸有微吟可相狎,不须檀板共金樽。
感悟:
宋代诗人多喜爱梅花,陆游如此,王安石如此,林和靖更是如此。
在他所有的咏梅之作中,最令人惊艳的莫过于这一句“疏影横斜水清浅,暗香浮动月黄昏”。
疏影横斜,将梅花翩若惊鸿的柔姿描绘的极为传神,“水清浅”则又显得灵动温润;
暗香浮动,又恰如其分的凸显梅无形而香,随风而至的独特气质。
更妙的是“月黄昏”三个字,将梅花置于暮色西陲,天色渐晚的唯美意境之中,给人以清冷淡雅之感,凸显出梅花淡然幽远的神韵,实在是妙!

第四首:宋代欧阳修的《蝶恋花》
庭院深深深几许,杨柳堆烟,帘幕无重数。玉勒雕鞍游冶处,楼高不见章台路。
雨横风狂三月暮,门掩黄昏,无计留春住。泪眼问花花不语,乱红飞过秋千去。
感悟:
欧阳修的这首词,一开口便连用三个叠字,道出主人公居住的环境之幽远,内心之幽怨。
随后的杨柳堆烟,更是用烟柳重重的唯美景象,写尽诗中女子心中日积月累的忧愁。
她日复一日的等待着良人的归来,直至暮春时节,从早上等到黄昏,无奈的张望,依旧没有见到心心念念的身影。
也许她心中知道再这样等下去也只是无言的结局,可她还是不愿就此放弃。
那种付出与徒劳,就像她为了留住黄昏,留住春天,却还是阻挡不了黑夜的来临,春天的离去。
想到春尽花落,青春流走,她更加伤感了……

第五首:明代杨慎的《临江仙·滚滚长江东逝水》
滚滚长江东逝水,浪花淘尽英雄。是非成败转头空。青山依旧在,几度夕阳红。
白发渔樵江渚上,惯看秋月春风。一壶浊酒喜相逢。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谈中。
感悟:
这首词俨然一幅绚美而壮阔的黄昏临江垂钓图。
画面中的白发渔翁,垂钓于江渚之上,同往常一样,静看秋月春风,似乎对这人世间的分分合合,大起大落已习以为常。
古往今来多少兴亡之事,都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,成为多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,就像是青山依旧不改旧时容颜,而夕阳却来了又去,去了又来,一轮又一轮。

第六首:宋代李清照的《醉花阴》
薄雾浓云愁永昼,瑞脑销金兽。佳节又重阳,玉枕纱厨,半夜凉初透。
东篱把酒黄昏后,有暗香盈袖。莫道不销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
感悟:
于重阳佳节之时,赏金黄菊花,饮一杯美酒,本该让人心情愉悦,然而想到如此良辰美景,却不能与丈夫,家人一同欣赏,诗人倍感失落。
她心中的愁思,就像是这薄雾弥漫,云层密布,令人倍感压抑,喘不过气。

第七首:宋代寇准的《书河上亭壁》
岸阔樯稀波渺茫,独凭危槛思何长。
萧萧远树疏林外,一半秋山带夕阳。
感悟:
本诗写于寇准被贬谪之时,所写之物,无不凝结了诗人心中的迷茫。
晚秋到来之时,落木萧萧,云烟渺渺,远远望去,一片空旷,自然易于令人生出苍茫之感。
独自站在楼台之上,看着远处的一草一木都已染上秋天的色彩,一山一水都镀上了夕阳的余晖,诗人的心中更加怅惘了。

第八首:宋代柳永的《雨霖铃·寒蝉凄切》(节选)
寒蝉凄切,对长亭晚,骤雨初歇。都门帐饮无绪,留恋处,兰舟催发。执手相看泪眼,竟无语凝噎。念去去,千里烟波,暮霭沉沉楚天阔。
感悟:
读柳永之词,方觉“一切景语皆情语”。这是一首伤感的离别之词,字字句句皆是在说长亭送别的不舍。
上片词人将离别置于雨后初晴,蝉声凄切,暮色沉沉的凄清之景中,使人读起来如感受一重又一重的离愁别绪。
离别本就伤人心,更何况是在黄昏时刻,日落时分的离别,更加深了离别的惆怅。
如诗人所言:此去经年,应是良辰好景虚设。便纵有千种风情,更与何人说!
下一次的相逢还不知道是在何年何月,又怎能不伤心!

第九首:唐代诗人孟浩然的《宿建德江》
移舟泊烟渚,日暮客愁新。
野旷天低树,江清月近人。
感悟:
读孟浩然的诗,总会感到几分淡然与释怀,本诗亦是如此。
暮色西沉,本令人伤怀,尤其是一人独自欣赏这般寂静之景,更加孤独。然而当诗人看到江边明月,想到自己与天地同在,与明月相望,心中的孤独感便少了几分。

第十首:唐代白居易的《暮江吟》
一道残阳铺水中,半江瑟瑟半江红。
可怜九月初三夜,露似真珠月似弓。
感悟:
一提到暮色,夕阳,黄昏,诗人们大多会感到忧伤,无奈,故而写出的诗总有几分忧郁的色彩。
而白居易的这首《暮江吟》基调却给人以明快,惬意之感,丝毫没有忧愁的一面。

只说这前两句,犹如一幅静美的暮江秋景图,美到极致。
夕阳西下,晚霞寂静地照在江面之上,染红了一半江水,而没有映照的地方,则呈现出碧绿色,此时微风拂面,令人沉醉。
其中的这个“铺”字,将夕阳即将隐没在远山之中,接近地平线时的柔美之态勾勒出来,着实惊艳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