唐代诗人王勃曾担任沛王府修撰,在沛王和英王斗鸡时,他帮沛王写了一篇《檄英王鸡》,以此为沛王助兴。唐高宗知晓此事后,认为王勃有意挑拨离间,下令将他逐出长安。王勃并没有因此一蹶不振,反而写下了《对酒春园作》一诗,表达自己对人生积极乐观的态度。这首诗的原文如下:
投簪下山阁,携酒对河梁。
狭水牵长镜,高花送断香。
繁莺歌似曲,疏蝶舞成行。
自然催一醉,非但阅年光。

“投簪下山阁,携酒对河梁”,我脱下簪缨,登上了依山而建的楼阁;在楼阁中,我面对着一座小桥自斟自饮。诗人开篇交代自己的人生变故,并点明题目,使用借代的修辞,以“投簪”代指离开官场。诗人并没有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打击而一蹶不振,相反,离开官场之后,他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。在一个莺歌燕舞、繁花似锦的春日,他登上依山而建的阁楼,与远处的一座小桥遥遥相对,一边吟赏春景,一边饮酒助兴。

“狭水牵长镜,高花送断香”,那狭窄的河流就像一面拉长的镜子;高枝上的花朵送来阵阵幽香。诗人纵情欣赏山中春日的风光,那座小桥下,是一带春水,随着舒缓的地势,缓缓地向前流淌,丝毫不见波澜,远远望去,仿佛是一面被拉长的窄窄的镜子,被镶嵌在了大地上。此时,和风吹拂,阵阵幽香随风而来,若有似无,时断时续,使人心旷神怡。在这一联中,诗人从视觉和嗅觉的角度写春水之明澈,山花之清幽,衬托出欣喜之情。

“繁莺歌似曲,疏蝶舞成行”,黄莺们的啼鸣声像唱歌一般婉转动听;几只蝴蝶在花木丛中翩然飞舞。诗人发现,沉醉于这大好春光的不仅有自己,还有那精灵一般的鸟儿和蝴蝶。在和风中,藏身于花木丛中的黄莺们欢快地啼鸣,彼此唱和,像歌声一般婉转动听。这时,几只蝴蝶翩迁而至,随着春风在花丛之间起舞。在这一联中,诗人使用视听结合的手法,写莺鸟婉转的啼鸣,写蝴蝶翩跹的舞蹈,表达了对大好春光的喜爱之情。

“自然催一醉,非但阅年光”,这样美好的自然景色正催促着人多喝几杯;不要只是欣赏这大好春光呀。诗人的兴致高涨,为不辜负这大好春光,他一杯又一杯地饮酒,只为尽兴。在诗人看来,面对如此风光,如果只是欣赏美景,只做一个旁观者,是远远不够的。因为,旁观者和风景之间还是有距离的。诗人想,不如趁着这大好春光,一醉方休,沉醉在这繁盛的春天里,成为风景的一部分,才算是真尽兴。
